成长在重庆万象城
发稿时间:2014-12-31 阅读: 来源:廖欣[重庆万象城项目部] 【 字体:

    重庆万象城开业了,很惊喜,甚至对我来说有点意外。35万平米,23个月,作为自己经历的第一个万象城项目,对这数字没多大概念,只能从已开业万象城的数据对比得出这是目前体量最大、工期最短的一个。不得不说,自己挺幸运的,踏入职场就能经历这样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。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而复杂的项目,才让自己清醒的意识到,卓越工程师之路,比想象中要长要艰难。

    2013年9月5日,细雨中,来到了重庆万象城。曾在此实习过的我对这里的环境并不陌生,裙楼主体结构已到尾期。项目人员较实习时有不少变动,人员来走持续到今年6月,大大小小的事在工作交接中总会有一些疏漏,工作的上手也需要一定时间。当然,一个项目的人员需求并不固定,各部门在不同施工阶段对人员需求也不相同。组织架构的动态变化也正是在已有经验上根据项目合同模式、人员特点等不同需要去继续探索优化的。

    跟着带岗人当了两个多月的学徒,这期间现场事物不多,作为见习生没什么压力,因此过得较为轻松。两个月后,我开始独立负责一些工作,就完全不同了,现场要么原地踏步,要么老牛拉破车,一天能完成的事却耗了几天,问题总是不断发生。就这样进入了一种水生火热的工作状态中,每天,现场工作在晨梦里回旋,起床,去现场。身体累,心更累,但到现场却像打了鸡血样充满激情,即使隔三差五的被领导批。这段日子,难受,也难熬。一度否定自己,一度陷入自卑,自卑又让工作往下恶性循环……某一刻,一切又豁然开朗。不必焦急,沉下心来,成长总有个过程。

    年后过来,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“战争模式”,每个专业都大面开始自身工作,而我所负责的防水工作因错过了最佳施工时期而变得艰难,于是领导安排了往届同事来主推这项工作,协同作战,活干走了,但质量也就下降了。因为达到预想条件会耽误更多时间,是无奈之举,也是明智之举。在开业时间铁定了的情况下,现场工作的停滞是最让人着急的,谁都不允许。

    至6月,装修、景观工作大面开展,原以为将逐渐轻松日子却依旧忙碌,因为问题太多,按下葫芦浮起瓢。解决昨天的问题,今天新的问题已悄悄发生。教训够深刻:越是硝烟四起,越是要心中嘹亮。事物总有它的关键部位,关键环节,把握好它,就是轻松加愉快。

    最后的两个月,我们开始不断的统计问题,梳理问题,下发分包进行解决。问题知道了,分包的劳动力却迟迟跟不上。因为收尾的活大多是投入而没什么产出的,能拖则拖,能省则省。而收尾队在代工工作中却并不得力,效率低,人员不充足。部分施工事项自身报价不合理,不愿施工,要求重新定价。收尾队作为项目收尾阶段的主力军,其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开业状态,为保证工期,只能顺其要求进行调整,局面变得被动。作为总包,掌握主动权是管理分包的前提,要掌握主动权,一方面要为其考虑,确定合理的单价,保证基本的施工条件;另一方面要为其指导,告知现场前前后后的每一步工作,每一步工作的重点环节或部位,保证各分包自身工作的顺利进行,避免给各方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。

    工作一年,马拉松的第一公里已经跑完。一公里,比想象中来得要“激烈”。曾经觉得难熬的日子现在想来也不过如此,是的,这就叫成长。剩下的四十一公里又会有怎样的滋味,不知道,也不必知道。做好当下,一切才有了可能,一切才有了意义。

阅读上一篇 筑路成长、逐梦而行
阅读下一篇 第一场战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