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万象城体会与学习管理
发稿时间:2012-07-02 阅读: 来源:李新[成都万象城项目部] 【 字体:

  从年前来到万象城到现在迎接开业,看着一个工程从钢筋混凝土结构到现在颇具规模气势。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中心的崛起,每一个经历万象城洗礼的建设者都在成长。就如同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塑造了一个宏伟的建筑一样,它也反过来如同一面镜子一样,见证了每一个人的成长,也让我们在镜中真实的看到自己对它的付出。

  回忆这过去的九个月,几乎所有能想到的都与工地有关,或是屋面的天花,或是地面的铺装,甚至于一根龙骨,一株花草,一块玻璃。从钢筋混凝土到灯火璀璨,似乎工地上的一砖一瓦都因为存在所有建设者的记忆而鲜活起来。甚至于感觉它不只是静静的矗立在哪儿,而是面带微笑在示意着对所有人的感谢。

  于自己而言,很幸运的在工作的起跑线上能够搭上这样一列快车。在工地上所学到的,看到的,不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东西,这是让自己最为高兴的一件事。每次学的新的东西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满足感,而这种感觉也自始至终都存在着。时间越长,见到的越多,感觉要学的东西也更多,从最初对这种学习无止境的恐惧感到现在的兴奋,我觉得这是自己的成长。

  这一年的时间,想来真正独立参加管理的时候不是太多,更多的还是协助带岗人在做事情,一般的来说都是一些小事。去年十一带岗人结婚的时候,留自己一个人盯工地,虽然那时事儿还不多,另外也安排有人来协助。但那时心里面还是特别的着急,有点恨自己为什么水平不够,不能独立的来负责。记得跟杨总说这些话的时候,心里想着,自己再多干几个月就能一个人负责了。那会儿杨总问我:你觉得自己二三个月后能独立吗?这句话问的自己一时语塞。“公司希望你们在第一年能努力多学东西,等到第二年你们就能跟付豪、勋凯一样自己带一个标段。”想起来距现在也有八个多月的时间了,到底自己又能不能独立的去带一个标段呢?

  在大学的时候,没有特别想过能够来做项目管理。真正从一个学理论的学生来到工地上,才慢慢的发现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,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,也不是概念中的去管,去压。管理也不是简单的去照管跟控制分包,这种认识只是一个很笼统,不全面的概念。管理要对人、对事,该怎么样去驾驭分包,怎么样去控制现场,这些问题确实也一直让自己纠结着。随着对管理的深入,也开始看到了在现场出现的很多问题,在后面一一列举,也算是自己在万象城这九个月的经验总结了。

  对于一个工程做的好与坏,评判的标准就是工期跟质量。但是于一个标段工程师而言,这个顺序应该排为质量跟工期,工期是大节点,有些是自己不可控的,但是质量,则实实在在的由现场的责任工程师来控制。对于质量这方面来讲,责任工程师的经验与技术水平就显得特别重要。对于自己而言,相对于装修的同事来讲,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来与其他部门配合,相对有比较多的时间来关注一些技术方面的东西。经验还是要靠一个个工程慢慢的积累,当然经验可以去学,通过跟比自己经验丰富的同事们学习也可以获得,但感觉终究不及自己体会来得深刻。有些时候没有规范理论作基础,单凭其他人口述的经验也难免会出问题。再一个就是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,只有把每一步的质量控制做好,才会出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。但有时候在追赶进度的过程中,质量的问题往往就会出现的较为集中。在这个时候为了保证节点的进度就会在质量上产生疏忽,而这种疏忽会在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出现积重难返的局面。在追赶进度时保证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控制方面。

  这一年体会过管理所带来的成就感,也曾经因为某些原因让自己有过一种屈辱感。这些感觉也不单单是分包带给自己的,无论怎样,回过头来想想走过的这九个月,好的坏的都是在让自己成长。感谢身边发生过得一切。

  从去年十一开始在电脑上写工作日志,到现在工程竣工,原本在一开始的时候是打算只是写几天的工作内容,给休假归来的带岗人看一下工地的进度。不自觉的也就坚持下来了,从一开始只记录工程进度,到后来写进去自己的一些感受跟见解,偶尔在里面发发牢骚,工作日志也开始有些日记的味道了。开始每天写几十个字,最多也就刚刚过百,后来一时兴起也能胡诌近千字,不知不觉到现在在日志上用键盘敲了七万多字。当然期间也有偷懒的几段时间,不过想来还是因为此学到了很多东西。

闲暇之余也会跟着装修的同事一块去室内学些精装的东西,也不再会同以前一样,一门心思的去做景观,并不是转移了兴趣,只不过更愿意多去学点东西,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会体会到一种在成长的感觉。

  在深圳培训的时候,王冕经理说过:不必抬头看天,只需低头行路。后面的路还需要自己努力的去践行这句话。

  不管怎样,无论这九个月带给我多少的快乐,多少的痛苦,这个过程都让我感激。辞别万象城,幸运的是还能跟着领导一块到沈阳做悦府。过去,现在,未来,一切都在这个平台里面近乎完美的运行着。